精油化學課:

植物精油怎麼來的 所有植物的活動,都從「光合作用」開始。
~香氛能量美學生活館~

二氧化碳與水,透過葉綠素與光能,合成葡萄糖與氧,

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將無機的二氧化碳,

轉為有機的碳水化合物的關鍵。

只要是碳水化合物,就是有機體,

這是有機化學最基本的定義,

可惜大眾所傳說的「有機,都繪聲繪影的捕捉皮毛,

其實所謂[有機植物],

指的是其栽種過程中的照料、施肥、除蟲…全都能嚴謹的管制,

使其不受工業的污染,

所以其「有機」應正其名為「有機栽種」較為貼切。

那麼,怎麼從單純的葡萄糖,轉變成為複雜的精油呢?

其實這正是有機化學微妙的地方。

碳水化合物,有所謂「碳基」的特色,

說得白一點就是以碳氫氧為積木單位,

一直堆起來成為各種複雜的化合物,這所謂「堆」,

可是要花時間與能量的,自然有其特定的目的。

以其存在的部位,使用的目的,

可以分類如下:

配糖體:

碳水化合物之一種,有鎮咳、利尿、防腐、消炎等作用,

也是知名的「阿斯匹林」的來源。

生物鹼:

碳水化合物含氮的總稱,

存在於植物的根莖葉、樹皮、種子,

特定植物所形成的特定生物鹼,

都有其獨特的功效,例如「古柯鹼」。

植物精油:

這裡說的精油,

單指存在於植物油腺與油囊中的植物油脂,

相較於動物油脂,植物油脂屬於不飽和脂肪酸,

也含較多的必須脂肪酸,所以較易為人體吸收。

同時,特定的植物,

如唇形科、芸香科、桃金孃科、薑科,

其植物油脂更含有獨特的成分,

除了自古作為香料外,

亦為驅蟲劑、興奮劑、強心劑,

在醫理有廣泛的使用。

帖類:

C10H16系列的物質,有單帖與倍帖,

在殺菌驅蟲,濕疹皮膚病…等

屬於異類入侵的病症,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酚類:

苯環並帶有氫氧基的物質。

在松樹、胡麻、紫蘇…等植物中,

可為驅蟲劑、祛痰劑、通經劑等等應用。

鞣質:

存在於植物的樹皮、心材、枝葉上,

對於植物本身有防止腐朽、蟲害等作用,

在山茶科、楊柳科、薔薇科、唇形科…最為普遍。

類黃鹼素:

存在於植物的根莖葉、花瓣果實種子,

是一種黃色色素,難溶於水,

其功用是利尿、預防便秘、增強心肌等等。

皂素:

主要存在於根莖與種子,富有吸濕性,

可令植物在乾旱期防止水分蒸發,

並對害蟲有相當強的遏阻作用,

主要應用於催吐、祛痰,

常見於無患子科、茄科、五加科、玄篸科、百合科。

類胡蘿蔔素:

普遍存在於植物各處,非水溶性,

在果皮上也有相當豐富的含量。

可用於祛痰、健胃,或與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疾病。

香豆素:

另一個普遍存在於植物的成分,

在當歸、獨活、白芷中存在最多,

常用作鎮痛方面的配方。

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