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為什麼不會好?

搜尋網路上對「頭暈」的介紹,常常看到洋洋灑灑照書列舉的一大堆疾病,包括內耳疾病、感染、甚至腦中風等很讓人害怕的病,但事實上,這些疾病所造成的暈是暈眩,是會旋轉、身體會一直偏向某一側那種,並非臨床上常見的頭暈。

 

絕大多數患者抱怨的頭暈是一種頭重重、脖子脹脹、肩膀痠痠、有時眼睛乾澀、有時帶點噁心、有時合併頭痛、有時合併耳鳴的感覺。這種常見的頭暈雖然不會致命,卻是令人困擾的問題,究其原因,都是身體能量不足使得肌肉耐力衰退所引發。因此,當長期罹患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或身體的能量消耗增加(例如感冒、或熬夜)或是肌肉承受的壓力增加(例如緊張、姿勢不正確、或突然改變姿勢)時,頭暈便容易發生或惡化。

 

抑制頭暈的藥物不外乎diphenidolbonamine等抗組織胺,加上不痛不癢的「促進內耳循環劑」,或是具有肌肉鬆弛效果的鎮靜劑。這些藥物雖然可以稍稍抑制頭暈,卻無法根除它,而且可能引起包括口乾舌躁、便秘、視力模糊、小便困難、或鎮靜劑依賴等副作用,少數對藥物反應強的人吃了藥反而更暈。

 

多數的頭暈與肌肉的疲勞僵硬有直接相關,若能適度放鬆肌肉僵硬的「誘發點」,頭暈是可解除的,因此,包括熱敷、按摩、肌肉伸展、局部肌肉注射、低能量雷射治療,甚至中醫針灸,只要肌肉放鬆的位置正確,都可以讓頭暈得到暫時緩解。可惜的是,這些治療畢竟也只是治標,如果能量不足的問題沒有解決,頭暈很快又會來報到,也就是說,唯有補充能量、並且矯正能量不足的原因,頭暈才能真正根除!

 

摘錄自: http://tw.myblog.yahoo.com/doctorsteve-detoxclinic/article?mid=276&prev=277&next=227

 

眩暈耳鳴電腦症候群  內耳病變不容忽視

 

更新日期:2010/06/08 13:18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不會吧!上網打電玩、逛網站,也可能導致眩暈?沒錯!隨著國內電腦族群的增加,門診中的眩暈患者也明顯變多。耳鼻喉科及耳鳴醫師指出,最近眩暈患者就診人數越來越多,大都是用腦過度的電腦族群。

 

許多上班族似乎已經對電腦產生一種依賴感,白天上班時,盯著螢幕看。下班之後,仍然忙著上網,眼睛幾乎沒有休息,不僅影響視力,也可能提高眩暈風險。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指出,眩暈的原因是腦內三半規管內的淋巴腺腫脹,一旦頭部轉動過大,刺激到神經,就會產生天旋地轉的感覺,病症嚴重時,還會伴隨著噁心、嘔吐,連站都站不穩,無法工作。

 

為何會眩暈?李宏信解釋,內耳是由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組成。後者由三個互為垂直的半圓圈管所組成,主掌人體平衡,主管感覺及速度。一旦三半規管異常,就可能導致眩暈。三半規管內有淋巴液,附近密佈平衡神經,兩相作用下,製造出方向及速度等感覺。一旦內耳老化、血管無法通暢,就會分泌過多的淋巴液,造成積水。此時,只要頭部稍微轉動晃動,就會覺得搖得很厲害,甚至有人起床時,頭部搖動,眩暈就發作了。

 

觀察眩暈患者的生活習慣,李宏信分析,許多病人都有焦慮緊張、壓力沈重、長期疲勞等問題,加上沒有運動習慣,血管容易異常收縮,以致局部組織貧血,進而造成了內耳神經壞死而萎縮。一般來說,緊張焦慮、壓力沈重、睡眠不足,這些都是眩暈患者的共通之處。李宏信表示,門診經常可見中高階主管、高薪電腦工程師以及程式設計師,由於長期睡不好、壓力過重,造成眩暈問題。

 

至於電腦族群,長期間盯著螢幕,身心壓力沈重,睡眠也受到影響。再者,每天看著電腦螢幕,頭部鮮少轉動,內耳神經組織容易受損,產生病變。李宏信指出,內耳血管不通或過於緊張、焦慮及疲倦,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影響養分供應,長期下來,恐將造成內耳蝸牛體、三半規管淋巴水腫,可能出現耳鳴、眩暈及重聽,而這些症狀統稱梅尼爾氏症,其實就是內耳病變的疾病之總稱。

 

在治療方面,許多人都以為眩暈沒關係,並不會立即就醫,直到病情惡化,才會就醫,李宏信強調,眩暈患者一定要長期服藥,促進內耳神經活化、血液暢通。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則建議,飽受眩暈之苦的民眾最好不要吃高鹽、高熱量、高膽固醇等食物,電腦族群最好減少使用電腦的頻率,上班時用電腦,下班之後就少開機,讓眼睛及腦部好好休息。睡眠充足,不要熬夜工作,只要心情放鬆,就能減少眩暈發作風險。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10600


頭暈很多其實是腸胃出了問題、水的代謝出了狀況,

在頭部就會產生頭暈,

使用一些消化酵素或中藥苓桂朮甘湯加減就可以處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