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研究 中西醫異曲同工

更新日期: 2010/09/05 04:11   文/邱信雄


西醫認為一般人的手臂動脈收縮壓大於140mmHg

舒張壓大於90mmHg時,就罹患了高血壓。


西醫最常用藥物有血管擴張劑(CCB)、

血管張力素抑制劑(ARBACEI)、

 β-阻斷劑及利尿劑,

高血壓症狀常出現頭疼、頭暈、脖子僵硬,

但大部分的人幾乎完全沒有症狀。


傳統醫學將高血壓分型為:

急性高血壓屬於

「肝陽上亢型」,會出現面紅、心悸、頭脹、頭痛等表現;

慢性高血壓屬於「陰虛陽亢型」,

身倦、乏力、頭暈、頭重。

急性期常用藥物以瀉為主,

如大柴胡湯、鉤籐湯、防風通聖散;

慢性高血壓則以滋陰潛陽為主,

常用藥物為濟生腎氣丸、知柏地黃丸等。


過去傳統醫學對於身體體質陰陽的研究,

最常使用心節律自律神經檢測儀。

交感神經亢奮為「陽亢」,副交感神經低下為「陰虛」。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的慢性病患者,

常出現交感神經亢奮、副交感神經低下的自律神經失調狀況。


交感神經亢奮會出現心悸、焦慮、冒汗、失眠等情形,

嚴重會出現心律不整,

長期處於交感神經亢奮的狀態對健康影響甚鉅。


西醫最新研究也發現,血管張力素抑制劑和β-阻斷劑,

有助於抑制交感神經,提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

和傳統醫學的理論不謀而合。


目前研究也指出,除了藥物之外,

適度運動、減輕體重、腹式呼吸、

獅子王臥(即屈膝右側躺,又叫佛臥),

都能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來延長壽命。


至於選擇何種降血壓藥物治療?還是要與專業醫師配合。

(作者為桃園縣邱信雄診所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a 的頭像
    anna

    ~☆幸福部落☆~♡~美漾生活~♡養生♡食療♡~芳療~ 我愛微笑

    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