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治療,新世紀的主流醫學
能場的觀念與應用,在林林總總的修練派別裡,都出現過相同的說法。東方道家是我們相當熟知的一支,近代,十八世紀催眠術風行一時,梅斯梅爾曾提出「動物磁力」,認為人可以透過「動物磁力」的方式,彼此傳遞宇宙力。十九世紀的神智學,集合西方神秘主義、印度婆羅門教、佛教教義於一爐,也有過類似的主張。
「能量治療」躍上現代醫療舞台
美國護理界極為盛行的「能量治療」(Therapeutic Touch),這幾年蓬勃發展,成為正統醫療照顧外的一種選擇。能量治療起自於二十五年前,紐約大學護理系教授克里格和神智學會前會長康茲所共同開發,剛出來時曾遭受正統醫學界的質疑,但近年來,隨著身體能量觀念漸為人們所接受,美國最大的護理組織- -美國護士學會和全國護理聯盟,已經對能量治療表態支持,還主動在企業界裡推廣這各觀念。北美護理診斷協會把「能場干擾」當作可以診斷的症狀。
我們這些從小在東方宗教傳統,如道教的元神與太極觀、印度的吠陀關與神秘主義氛圍下成長的人,應該不難理解「能量治療」對人體的假設。
能量治療派相信,所有生命體的周圍都會有一股宇宙生命能量,且這股能量會進出身體,擴散到離身體四吋到八吋的地方,包圍個體,行程一個能量場。
落實到實務裡來,健康的時候,人體周圍的能量會很漂亮,像絲綢一樣的包圍著身體,但要是出現疾病、疼痛或損傷,能量場也會隨著被破壞,出現不規則狀態。這時,能量治療師可以將手貼近病人的身體,讓兩股能量產生互動,把治療師好的能量輸入到病人體內;沒有錯,中國人氣功裡也有同樣的「助氣」、「長功」的做法。
能量場存在否?科學難以論定
至少,從事修練的人也能了解,維持身心的平衡與圓滿,是值得努力與修為的,我們的修練,不僅在修練身體,也在修心性。
正如東杜王人波切在((心靈神醫))這本書裡所開啟的:「我的禪修學生經常問我,某一種治療練習是否『適合我』,或他們『修得如何』?我們的修行必須能夠讓自己覺得放鬆和開放,這是我們的指導原則。」
「光的察覺,是引發治療能量的一個方式。此外,還有許多其他方式。身體的活動是把平衡帶進生活和引發能量的良方。走路、做哈達瑜珈或其他運作、跳舞或唱歌- -這些都是在慶祝生命,都可以帶給我們健康。」
察覺身體的能場,就是神醫。
讓菩提常在心中
「神經神學」在大腦叢林裡尋找神明
為何神不走開?
他們請來一位年輕的西藏僧人,到實驗室裡進行靜坐冥想,現場燃起蠟燭和香油,佈置環境讓僧人遠離塵囂,易於進入入定;然後,當僧人自覺即將入定時(若用西方心理學的術語,應該稱為「超覺狀態高峰」(transcendent peak)吧),他需拉動一條細線,以便研究者接收到訊息。
紐堡等人發現,後側偏高內壁的顳葉(posterior superior parietal lobe),也就是在後腦頂端的部位,職掌了與方向有關的感覺,我們姑且稱其為「方向區」吧。由於方向區必須分辨出人體在空間所在的位置,所以它先要形成一個個體「物理極限」的恆常認知感;簡單地說,它必須在個體與「他物」間,畫出一個截然的分野,把「我」從整個宇宙裡「不是我」的部分分開來,分清楚我、以及我在空間裡的位置,繼而才會有明白的方向感。當這個部位遭到破壞、中風或受傷時,患者常會無法分辨方向;而如果「方向區」過於活躍,當事人也會產生一種無法解釋的「全方位感」。冥想者用許多方式來形容這種奇異的,沒有時間、空間感,與所有存在的人事物同化的感覺。
科學尋得了終南捷徑
紐堡認為,當一個人集中精神,往內觀想時,他的知覺不在輸入「刺激」,「方向區」就不能正常運作,分辨出自我和世界間的區別,所以腦袋也就別無選擇的,感覺到自我彷彿變的無止無盡,這種感覺異常的真實。
想要瞭解這種感覺,可以讀讀俄國作家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白癡))。
((白痴))一書裡,則有更生動的描述:「在癲癇發作前,總會有一刻,在哀傷、精神的黑暗與抑制理,突然他的腦子像一時間著了火,一陣異常的猛撞,他的生命全部張開,達到顛峰。對生命的感受,對自我的意識,這時候悉數膨脹。他的思想與心靈滿溢著異樣的光芒,所有的不安、懷疑和焦慮全都遁形無蹤,消融於崇高的寧靜裡,一切寧靜、和諧、希望,充滿理智與究極的意義。」杜氏在書裡承認,這只是在癲癇發作前電光石火的一瞬,但只要事後回想,真是和諧與極致的寧靜,又有什麼關係?
這種腦部內可鼓勵宗教信仰的基因運作,從進化的觀點來看,對人類是有益處的。刺激「方向區」可生產寧靜和幸福感,就連平常的祈禱和宗教吟誦,也會影響到腦部;紐堡等人發現,聖芳濟會的修女祈禱時,方向區也會趨向寧靜,讓修女們產生親近上帝的美好感受。
「神經神學」也探討儀式行為對腦部的影響。一九九七年日本有項研究證實,重複的韻律可以刺激腦部的下視丘部位,帶來寧靜或喚起感;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念咒的旋律,可以寧靜心神,福至心靈了。相對的,蘇菲教派那種狂熱的舞步,則會造成腦部的過度喚起感,讓教徒覺得與宇宙都接上了線;雖然發明咒語、舞蹈、吟誦的人,當年可沒有腦部造影技術或電腦數據,但他們的發明可真的啟動了腦部的機轉,讓從事的人相信,有一個廣大的造物主存在,至少,再他們入定或修練時可以清清楚楚地意識到神明的存在。
當然,對「神經神學」把神的存在都歸諸於腦部作用,不服氣的大有人在,有人就說,如果腦部的連線作用可以拿來解釋宗教經驗,那麼,那個「電氣師」又是誰呢?不過,在怎麼說,這也是到目前為止,科學試圖解釋宗教經驗時,最好的一次嘗試了。
回到修練上來,我們可以這樣肯定,如果你從事修練,尋找的是紓解身心壓力,進入寧靜致遠的心境,讓煩惱不生。讓菩提常在心中,「神經神學」確實找到了一條終南捷徑。
超覺靜坐
知識寓於意識之中
一種可以透過機械式規律修練,來達到擴展和開發心智全部潛能的工具和技術。
「超覺靜坐既非修行,也無關宗教,而是一種可以透過機械式規律修練,來達到擴展和開發心智全部潛能的工作與技術。」
其實心智就好比是一顆樹的樹根,而意識則如同肉眼見不著的養分,當樹根(心智)吸收養分(意識)再傳送到不同的枝葉後,便造就出具有思想的生命顯像。因此,心智不單是意識活動的場域,更是一個既巧妙又高超、可操作、創造思想的能力;至於潛能,它和個人生命的智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似乎有不少人誤以為,它是神奇的特異功能,實際上它吃純粹是一項技巧,而且只要經由正確和適當的練習,就能夠熟而生巧,並進一步成為你生命的恆長擁有。
人類的「第四種意識狀態」
所謂超覺即超越一切感覺,也就是將我們粗浮的外在感官活動停止,然後把完整的注意力全部收轉向內。對這道闡速是不是還覺得很模糊呢?再說得更簡單一些,「其實超覺的體驗全然在於注意力的品質;注意力永遠會活化被注意的對象。」因此,當我們將注意中心全神投入內在世界,那麼必然會有所收穫。
每個人在生活中必定都經驗到「醒」、「夢」、「睡」三種意識,而由於身心相對應的原理,這三種狀態也就各有其對照反應的生理情況。
練習超覺靜坐的人,必然進入到一種「休息性的機敏狀態」之意識當中,這意謂了雖然你在休息,但心智卻仍舊可以完全清醒地感應到四周環境的變化,只不過所有的注意力已完全集中於內在活動,所以能不受外物吸引套具專業性的術語來闡釋,就是遁入了「自我參照」的境態之中。科學家們後來就把此種狀態命名為「第四種意識狀態」,又源於測試樣本為超覺靜坐的練習者,因此也稱之為「超覺意識。」
從心出發,身亦受益
超覺靜坐藉由著心智活動「朝向更多」的自然本性,來開展我們原本就擁有,卻被埋沒而全然不自知的創造性智慧(潛能)。而既然要「朝向更多」,那麼不論是要獲得更多的知識、喜悅、財富、快樂、力量……..,最佳的方法當然就是讓它處在安定的狀態之下,因為寧靜往往能夠帶來極高的秩序性,進而生出智慧和創造力的能量。
所以我們既無法壓抑思想,更不該試圖控制思想。然超覺靜坐技術的創始人瑪赫西在著作中曾提到:「思想本身是語言的一種精微狀態。當我們說話時,耳朵聽得見我們講的話,但是如果我們不說出來,這些話就不會被聽覺器官察覺到,因此我們發現思想是聲音的一種精微形式。」瑪赫西大師的這席話,也 示出思想所具有的二個層面;一為聲音;一為意義。在超覺靜坐的過程中,必定會有思潮產生的可能性,因此為使心智能夠輕鬆而不耗力地回歸內在心眼,個別指導老師會給予你一個布袋有意義的簡單思想工具,一但你感應到自己不自覺受思潮來襲的干擾時,就可輕輕地使用這個輔助工具,將心智慢慢帶回安寧之境。
再練習超覺靜坐之時,心智是以消耗最少能量的方式在活動,同時,身體也一併進入深度休息的狀態,因此能使得神經系統上長期累積的疲倦或壓力,慢慢得到有效的清除。
效益落實在生活當中
物質與靈性原本就是生命一體的兩面,只有兩者皆俱,生命才能達到真正的圓滿。所以,當一個人已得到了物質層面的滿足,理當要有所自覺地進一步向上修練心性,以便獲得更好的能力來享受自己所創造出來的財富;反之,倘若現下 然在物質世界中窘困打轉,那麼就意謂了自己並沒有好好地運用內在潛能,亦加有必要步上修練之徑,培養出更高操的行動技巧。
歸根究底的結論是,當一個人能夠清心體證道生命之河不斷地向前潺潺流動時,他對於自己的生命,將不單單是盈滿熱情,同時更聚足了充沛的能量,一步一步朝著此生的理想和願望果敢邁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