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氣

梅核氣是指咽喉中異常感覺,有如梅核之塞於咽喉而得名,這是一種難以徹底治癒的頑症;以咽喉中常有異物感,但不影響進食為特徵的病證。如梅核阻於喉頭,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故名。其病因與七情不暢、氣血痰郁有關,多發於女性。相當於西醫的咽部神經官能症或癔病。 
  
「梅核氣」一名首見於宋代《南陽活人書》,有關病證記載最早卻見於戰國晚期的《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其曰:「心脈大甚為喉營」,即言喉間有物。漢代《金匱要略》描述了婦人「咽中如有炙臠」的症狀及治療。 
  
梅核氣主要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循經上逆,結於咽喉或乘脾犯胃,運化失司,津液不得輸布,凝結成痰,痰氣結於咽喉引起。 
  
此病既無全身病變,更無前驅症狀。惟覺喉頭有異物感,無疼痛,往往在工作緊張時或睡著後或專心做事時可以完全消失,閒暇無事或情志不暢時異物感明顯,當吞嚥口涎或空咽時更覺明顯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進食時,則毫無梗阻感覺。很多病人恐懼是喉癌或食道癌而致思想負擔沉重。借助現代儀器局部檢查及X線吞鋇檢查並未發現器質性病變。常伴有精神抑鬱,心煩疑慮,胸脅脹滿,納呆,睏倦,消瘦等。婦女常見月經不暢,舌質暗滯,脈弦。治療宜疏肝解郁、行氣散結,用半夏厚樸湯,肝郁不舒用逍遙散加減。 
  
梅核氣主要因情志不暢引起,因此細心開導、解除其思想顧慮,有益於疾病痊癒。此外,也應少食煎炒辛辣食物。
   

對於這個病症,西醫是沒用的,那些醫生只會拿根棒子往你喉嚨裡塞,他們還會拚命地要把你的舌頭給拽出來,就好像他們最喜歡吃口條一樣,然後叫你在這樣難受的情況下說「啊」,然後他們就會驕傲地告訴你,在那些先進儀器的配合下他們看到了你的喉腔,你的喉腔一定是充血的,你的聲帶也充血,等等等等,然後就沒事了,你就可以交錢買藥了,不管你再去檢查多少次,實際上他們只能為你做到這樣了,因為到此為止他們對這個病症已經無能為力,只能看服藥的情況和你自身的運氣了。

 

喉嚨實在難受,總好像有根刺卡在喉嚨裡,期間可能做了各種檢查,包括 X光透視檢查、CT 透視檢查等等,能做的我幾乎都做了,沒用的,根本不是這些問題,因為什麼都檢查不出來,不是真有異物卡在喉嚨裡,而是一口痰在喉嚨裡亂竄導致的異物感,所有透視都檢查不出這口痰,因為它是液體。

 

中醫所說的梅核氣;所謂「梅核氣」我認為那就是一口痰,一口象梅核那樣大小的痰,一直在吐出這樣的一口痰,整個嗓子周圍好像都堵滿了這樣的痰,還有更多的痰不斷從下面湧上來,哪天再也吐不出這樣的痰了那就是痊癒了;那不是黃色的痰,近看那是深褐色的,距離遠了就好像是黑色的,它們不斷就像一個個小氣泡一樣從嗓子底下冒出來,我感覺這個痰不是來自於肺部,而是來自於經脈,是相關經絡堵塞的產物;痰是堵在我咽喉部位的整個左側,右側沒有,我感覺在喉腔壁上有一個小孔,那就是痰不斷冒出來的地方。

 

中醫說這個病症是屬於「痰濕內阻,肝鬱氣滯」型的咽部異物感和咽部不適,所有各種各樣的外在表現大家應該都差不多,我覺得最終反映的就是不斷的表面炎症造成了咽喉部位的病變,由此而產生了一股邪氣並侵入進了相關經絡,並在相關經絡裡蔓延,使相關經絡正常的運行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內傷,只有真正解決了相關經絡的正常運行問題才能夠真正治好這個病,這可能也就是武林高手們一旦受了內傷後就會運功療傷、打通相關經絡的具體表現和意義所在吧?也就是說這個病症的真正原因就是人體的經絡受了傷,而不是簡單的咽喉部位的外傷,而目前幾乎所有的相關藥物都不能真正解決相關經絡正常運行的問題,也就是說病根在於相關經絡,如果藥物的藥力不能真正抵達相關經絡內部或者引導經絡自我修復就不可能徹底治癒這個病症,儘管這些藥物還是有些效果的,但那都是治表不治裡的,那都屬於揚湯止沸,而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只有真正做到釜底抽薪才能真正治好這個頑症,我們要尋找這樣一種方法徹底解決我們的問題。

 

怎樣具體、形像地描述人體經絡運行的問題呢?有人把人體描述為一棟摩天大廈,而人體神秘的經絡組織就是佈滿在整個大廈裡、深埋在牆體與樓層之中我們平時看不到的電線、電纜,它們在數十、上百層樓層中組成了一個巨大而又無形的網路,每一段電線、電纜就是一段經絡,每一段經絡之間的交接點就是一個穴位,每一段經絡負責一片區域,每一個穴位負責一個更小的局部範圍;假如你在這棟大廈裡辦公,假如電梯停了、燈不亮了,要麼就是停電了,要麼就是電梯壞了、燈壞了,要麼就是大廈裡的供電網路出了問題,或者說是相關電線、電纜網路運行出了問題,大廈裡的電工師傅就是能夠保證這些電力經絡能夠正常運行的人。

 

所有的比方都很難真正說清楚什麼是經絡,但是大概情況我想中國人都應該可以理解。

 

「痰」是怎麼生成的道理,那就是相關經絡、臟腑裡被侵入了邪氣,而一旦這股邪氣遇到了虛火就生成了痰(看來還得喝幾罐王老吉);要祛痰那麼首先一就是要解除邪氣,二就是要祛除虛火,這才是治病的根本;他在書中還介紹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叫「推腹法」,可以打通相關經絡、排出人體內的所謂「三濁」,即濁水、濁氣、宿便,人體內只要能將這三者排除那就會健康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釜底抽薪。

 

慢性咽炎的一個典型症狀就是痰的問題,就是體內不斷生成痰,痰不斷地冒出來在咽喉部位亂竄、尋找出口的原因,邪氣(即濁氣)就是生成痰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按照「推腹法」練了幾天後每天下午就開始不停地放屁,比較響但不臭的屁,幾十年來,還從來沒有如此密集、不斷地放過這麼多屁,現在有時候還放,但已經遠沒有那段時間那麼猛了,就是體內大部分的濁氣已經被排空。

 

除虛火那就是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了,這很容易理解。

 

 

梅核氣從胃論治38例療效觀察   作者:胡斌

 

梅核氣是指患者自覺咽中似有異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無吞嚥受阻的病症,因其症狀有如梅核之塞於咽故名。 其發病多與情志內傷,氣機不利有關。 其發病多與情志內傷,氣機不利有關。 與西醫「癔症球」相似。 與西醫「癔症球」相似。 但臨床上部分病人以梅核氣論治,則往往療效不佳。 但臨床上部分病人以梅核氣論治,則往往療效不佳。筆者對38例梅核氣表現的病人均進行纖維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從胃論治,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8例均排除器質性外源性引起的梗阻病變。 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2歲,平均年齡43.6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5年。 38例中慢性淺表性胃炎12例,糜爛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各3例,膽汁返流性胃炎5例,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各4例,慢性食道炎2例,5例患者兼而有之。

 

2 辨證論治

 

2.1 肝鬱氣滯痰阻型症見咽部有痰粘著,似有異物梗塞,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常因情緒或勞累加重,胃脘及脅肋脹痛,噯氣,善太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胃鏡檢查以慢性淺表性胃炎為多見。  治宜疏肝和胃,理氣化痰,方以旋覆代赭湯合四七湯加減。 處方:北沙參、旋覆花()、白芍、炙紫蘇子、厚樸、八月札各10 g,姜半夏、紫蘇葉、木蝴蝶、柿蒂各6 g,茯苓、赭石各15 g,生薑3片,大棗5枚。

 

2.2 濕熱中阻型症見咽部不適稍痛,胃脘痞悶,胸骨後陣發性灼熱感,時有嘈雜泛酸,納差,口苦而粘,大便不爽,舌邊尖紅、苔薄膩而黃,脈弦滑。 胃鏡檢查見食道、胃小彎粘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呈膽汁返流。  治宜清熱和胃利咽為主,方以三仁湯合王氏連樸飲加減。 處方:牛蒡子、苦杏仁、厚樸、姜半夏、八月札、佩蘭各10 g,茯苓、蒲公英、生薏苡仁各15 g,炙枇杷葉、射干、黃連、白豆蔻、木蝴蝶各6 g,生甘草5 g

 

2.3 脾胃氣虛型症見喉間似有異物梗塞,時覺上下移動,胃脘痞滿似脹非脹,食少納呆,倦怠乏力,舌質淡或胖淡、苔薄白,脈細弱。 胃鏡檢查以消化性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多見。 胃鏡檢查以消化性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多見。 治以健脾理氣為主,方以丁香透膈散加減。  處方:黨參、炒白朮、厚樸、制半夏、茯苓各10 g,砂仁、青皮、陳皮(後下)、丁香、炙枇杷葉、木蝴蝶、生甘草各6 g,沉香3 g

 

2.4 肺胃陰虛型症見咽乾而癢如有痰粘著,口乾少飲,飢不欲食,大便乾結,時有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 胃鏡檢查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多見。治宜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方以益胃湯加減。 處方:北沙參、苦杏仁、麥冬、石斛、胖大海各10 g,桑葉、炙枇杷葉、綠萼梅、木蝴蝶、生甘草各6 g,白芍15 g,百合20 g,烏梅12 g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顯效:咽喉部異物感或堵塞感及消化道症狀消失。有效:咽喉部異物感及消化道症狀緩解或減輕。無效:咽喉部異物感及消化道症狀無變化。

 

3.2 治療結果本組38例中,顯效 24 ( 其中肝郁氣滯痰阻型12例,濕熱中阻型4例,脾胃氣虛型5例,肺胃陰虛3 ),好轉10 ( 其中肝郁氣滯痰阻型4例,其餘各型各2 ),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9.5% 

 

4 病案舉例

 

陳某,女,45歲,農民,1996916日初診。 患者近3月來,咽喉部有痰粘著似有物梗塞感,胸骨後灼燒感,胃脘隱痛,納呆,偶有泛酸,常在情志不遂或勞累後加重,少寐乏力,舌邊尖稍紅、苔薄黃,脈弦細。曾經上消化道鋇透未見明顯器質性改變。 纖維胃鏡檢查提示:十二指腸球炎、膽汁返流性胃炎。 經多處中西藥治療,療效不佳。 經多處中西藥治療,療效不佳。 余從胃論治,擬清熱和胃,疏肝理氣法,方以王氏連樸飲合四逆湯加減。 處方:北沙參、茯苓、白芍各15 g,柴胡、炒枳殼、制半夏、厚樸各10 g,黃連、木蝴蝶、生甘草、桑葉各6 g,麥冬、蒲公英各12 g,百合18 g 5劑,每日1劑,水煎服。 5劑,每日1劑,水煎服。 藥後胸骨後灼燒感驟減,胃脘隱痛,喉間阻塞感亦減。 前方去百合、桑葉,加炒谷芽、麥芽各12 g,再進7劑,病已十去八、九。爾後再以原方加減調治月餘而愈。

 

按:本案主症為胸骨後灼燒感,喉間梗塞,胃脘隱痛,其病機為胃失和降所致,宜清熱和胃法。方中黃連、厚樸、制半夏取王氏連樸飲意,功在清熱和胃化痰,加蒲公英意在加強清熱和胃之功。柴胡、白芍、炒枳殼、甘草即四逆散,有行氣消滯,洩熱降濁作用,可調節胃腸道功能,且枳殼有控制返流作用。沙參、麥冬、百合有養胃利咽之用,茯苓、木蝴蝶有健脾疏肝利咽之妙。組方中肯而療效滿意。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柴胡、枳殼可促進平滑肌收縮,增強幽門括約肌緊張度,加強十二指腸排空,防止十二指腸瀦留,白芍能解除平滑肌痙攣。

 

引用自http://www.zhongcaoyao.org/doctor/part6/B5u317ERQ3173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a 的頭像
    anna

    ~☆幸福部落☆~♡~美漾生活~♡養生♡食療♡~芳療~ 我愛微笑

    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